行业聚焦
1

摘要 带薪休假难在功利和权利失衡

      中新网北京8月4日消息,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推动各地落实带薪休假制度”。今年以来,中国官方至少已五次公开强调落实带薪休假,一些地方也出台了相关细则,带薪休假的落实力度正不断加大。

带薪休假应是常识,现在却变成大难题。上边不停提,下边不断嚷,凸显这一制度落实不力。人社部给出的信息是,带薪休假制度落实率只有50%。这一比例让人羞赧,说明一半的职工没有享受到应有权利。官方年内五次强调,更显制度推进和落实之尴尬。梗阻在哪里?

人们给出多个答案,如休假人不敢休、不愿休,怕影响自己的前途和未来;如有些单位根本就没有执行这些制度的意识--休可以,但不“带薪”甚至可能丢饭碗走 人...总言之,单位基于自身利益或以职工利益挂钩的方式,让职工在带薪休假制度面前知难而退。显然,经济人功利凌越自然人权利,是导致带薪休假难以落实 的症结所在。

人是社会的人,经济人选择是最现实主义的。带薪休假,属于休闲范畴,是在经济基础得到稳固的前提下,才能享受到的权利待遇。按照权利意识和制度常识,这本 是很容易就能做到的。但对中国在岗职工言,却成了难以企及的权利奢望。究其根本,中国社会,从制度设计初衷到市场主体,再到权利主体,对于权利的认知还处 于浅尝辄止阶段,社会主体意识形态还是经济人功利占了主导。

以制度设计初衷为例,虽然政策设计中提到了制度给予劳动者个体的休闲权,似乎这是一项以人为本的普惠福利。但同时,这一制度也充满了刺激消费和旅游经济的 思维。正因为如此,7天长假都被舆论解读为“黄金周”,而长假后全国假日办和舆论场热议的也是“黄金周”的收获有多少。这凸显,政策面于带薪休假,还是经 济利益至上。至于国民休闲权,只是经济功利的附加而已。须知,即使能够享受到带薪休假的“那一半”职工,因为旅游设施和服务质量的原因,也无法尽享“休 闲”权利,只能是享受到了休假权。

在市场主体层面,落实不力当然是主因。但客观言,市场主体亦有自己的难言之隐。带薪休假落实不力的主要是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这些企业的市场境况是可想而 知的。一方面,它们在和央企、国企的竞争中,享受不到政策之利,反而备受难以融资或融资难之困。财税体制的瑕疵和行政审批的成本,更使其遭遇严苛的竞争压 力;另一方面,这些企业处在产业链低端,大都属于粗放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内外市场的夹逼之下,只能靠挤压人力资源成本来艰难生存。执行带薪休假制度, 对企业造成了不菲的经济成本,因而企业对此当然会抵触。

不仅带薪休假,一些攸关职工保障权利的待遇,如“五险一金”也是挂一漏万。市场主体的生存之道,本身就是追逐利润,即经济人角色是其生存的原动力。经济人功利得到满足,才会催化其社会责任感,职工的权利待遇才会得以保全。

带薪休假制度,欲摆脱执行难之惑,还应正本清源。要让企业主体给予职工带薪休假权利,就要理顺市场秩序,给予其市场竞争的平权待遇,譬如中央一直努力的降 低融资成本,减轻税负,简政放权等等。当然,也要扶持其实现产业转型,提升其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市场主体盈利能力增强,经济人功利得以实现,带薪休假 制度执行起来也就顺理成章。事实亦证明,在市场环境不彰和市场主体生存窘迫的情势下,给市场主体谈职工带薪休假权利,无异于对牛弹琴。

好制度要契合市场实际和社会现实。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不仅对自然人有效,对市场主体亦是如此。带薪休假制度百分百落实当然是好事,但现阶段不可能。对于 这种不可能,除了有关部门的依法依制推进,还要考虑企业生存的现状和职工的心理状态。找到病根而治之,是理性之道;无谓口水喷吐或施以道德大棒,则为无益 之举。

带薪休假之难,难在经济人功利和自然人权利的失衡。做好“两利”的平衡,方是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