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力资源三级基础知识考点:第二章劳动法
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含义和特征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的内容与性质直接决定了各项劳动法律制度的内容与性质。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有以下特点:
第一,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劳动法律部门中具有指导性、纲领性的法律规范,而不是调整劳动关系运行中的特定事项或劳动关系当事人某一特定行为的具体规定。
第二,不同的法律部门有着不同的基本原则,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反映了所调整的劳动关系的特殊性,反映了劳动法律部门的本质和特点。
第三,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有着高度的稳定性,只要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基本原则是不会改变的。
第四,基本原则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对各项劳动法律制度均具有约束力。
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1.保障劳动者劳动权的原则
平等的就业权和自由择业权是劳动权的核心。
劳动权受到国家的保障,具体表现为基本保护、全面保护和优先保护等方面。
基本保护是对劳动者的劳动权的最低限度的保护,即基本权益的保障。
全面保护是对劳动者权益和权能的保护,包括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法定权益和约定权益。
优先保护是劳动法对劳动关系当事人的利益都给予合法保护的同时,优先保护在劳动关系中事实上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劳动者。
劳动法开宗明义地规定劳动法的立法宗旨就在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
政府制定或调整重大劳动关系标准应当贯彻“三方原则”,即政府、工会和企业家协会(雇主协会)共同参与决定或听取工会和企业家协会(雇主协会)的意见。
3.物质帮助权原则
物质帮助权是劳动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业就业机会时有从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物质帮助权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就劳动者而言,主要通过社会保险来实现。
社会保险作为物质帮助权实现的主要方式,具有以下特征:①社会性;②互济性;③补偿性。
劳动法律渊源
1.宪法中关于劳动问题的规定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劳动法律
劳动法律是劳动法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其主要内容分为劳动关系法和劳动标准法。
3.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
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是当前我国调整劳动关系的主要依据,规范性文件数量最多,覆盖劳动关系的各个方面,如《工伤保险条例》《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职工奖惩条例》《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等。
4.劳动规章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称为劳动规章。
5.地方性劳动法规
6.我国立法机关批准的相关国际公约
7.正式解释
律师、语文学家、法学家、公民个人的解释属于任意解释,不具有法律效力。正式解释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
第一节劳动法的体系
一、劳动法的概念(重点)
(一)法与法律体系
法或法律是一定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由国家专门机关创制,以权利义务的设定为调整机制,并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的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的总和。法由于其调整社会关系的不同而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不同的法律部门的总和构成了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
(二)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内容
1.狭义的劳动法是指劳动法律部门的核心法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这一规范性文件。
2.广义的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3.劳动法是指法律科学中的一个亚学科,是以劳动法作为研究对象的理论体系,即所谓的劳动法学。
二、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一)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含义和特征
1.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含义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即必须遵循的基本规范和指导思想。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直接决定了各项劳动法律制度的性质,是劳动立法基本精神的集中体现。
2.劳动法基本原则的特点
(1)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劳动法律部门中具有指导性、纲领性的法律规范,而不是调整劳动关系运行中的特定事项或劳动关系当事人某一特定行为的具体规定。
(2)不同的法律部门有着不同的基本原则,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反映了所调整的劳动关系的特殊性,反映了劳动法律部门的本质和特点。
(3)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有着高度的稳定性,只要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基本原则是不会改变的。
(4)基本原则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对各项劳动法律制度均具有约束力。
(二)劳动法基本原则的作用
1.指导劳动法的制定、修改和废止,保证各项劳动法律制度的统一、协调。
2.指导劳动法的实施,正确适用法律,防止出现偏差。
3.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有助于劳动法的理解、解释,对认识劳动法本质有指导意义,可以弥补劳动法律规范可能存在的缺陷。
【例题1.2.1】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直接决定了( )的性质。(2012年5月三级真题)
A.劳动法律事实
B.劳动法律制度
C.劳动法律事件
D.劳动法律关系
【答案】B
(三)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1.保障劳动者劳动权的原则
(1)劳动权的含义
劳动权是指法律保证的有劳动能力的公民能够参加社会劳动并因劳动而产生或与劳动有密切联系的各项权利,包括平等的劳动就业权、自由择业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劳动保护权、职业培训权等。平等的就业权和自由择业权是劳动权的核心。
【例题1.2.2】劳动权的核心内容包括( )。(2013年11月二级、2011年5月四级真题)
A.平等就业权
B.劳动报酬权
C.休息休假权
D.自由择业权
E.职业培训权
【答案】AD
(2)劳动权保障
①基本保护。指对劳动者的劳动权的最低限度的保护,即基本权益的保障。
②全面保护。指对劳动者权益和权能的保护,包括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法定权益和约定权益,无论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哪个方面,无论是劳动力的所有、占有、交换、使用等哪种权能,劳动法都给予全面保护。
③优先保护。指劳动法对劳动关系当事人的利益都给予合法保护的同时,优先保护在劳动关系中事实上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劳动者。
【例题1.2.3】保护劳动者劳动权时,应该优先保护在劳动关系中事实上处于( )的劳动者。(2013年5月三级真题)
A.特殊地位
B.优势地位
C.稀缺地位
D.弱势地位
【答案】D
2.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
(1)劳动者有依据法律的规定享有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有通过工会、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
(2)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有就劳动关系事务和生产经营事务进行平等协商的权利。
(3)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享有集体协商权和共同决定权。
(4)政府制定或调整重大劳动关系标准应当贯彻“三方原则”,即政府、工会和企业家协会(雇主协会)共同参与决定或听取工会和企业家协会(雇主协会)的意见。
(5)用人单位制定重要规章制度涉及劳动者利益的,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重大处罚等事项应当通过一定形式听取工会意见。
(6)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组成应当贯彻“三方原则”。
(7)在劳动关系领域的其他方面,工会享有广泛的参与权、知情权、咨询权等。
【例题1.2.4】政府制定或调整重大劳动关系标准应当贯彻“三方原则”,其中三方指的是( )。(2012年11月三级真题)
A.行业协会
B.政府
C.企业员工
D.工会
E.企业家协会
【答案】BDE
3.物质帮助权原则
物质帮助权是劳动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就业机会时有从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劳动者的物质帮助权主要通过社会保险来实现。社会保险作为物质帮助权实现的主要方式,具有社会性、互济性、补偿性等特征。
【例题1.2.5】对劳动者而言,物质帮助权主要通过( )来实现。(2010年5月二级、三级真题)
A.社会保险
B.社会保障
C.社会救济
D.薪酬福利
【答案】A
三、劳动法律渊源
(一)劳动法律渊源的含义
法律渊源是指具有法的效力作用和意义的法或法律的外在表现形式。
(二)劳动法律渊源的类别
1.宪法中关于劳动问题的规定。
2.劳动法律。
3.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
4.劳动规章。
5.地方性劳动法规。
6.我国立法机关批准的相关国际公约。
7.正式解释。
(三)其他国家劳动法律渊源的类别
1.雇佣规则(内部劳动规则)。
2.劳动(雇佣)合同。
3.集体合同。
4.习惯法。
5.法官法或判例法。
【例题1.2.6】( )是指具有法的效力作用和意义的法或法律的外在表现形式。(2012年5月四级、2011年11月三级真题)
A.法律渊源
B.劳动法
C.劳动合同
D.劳动关系
【答案】A
【例题1.2.7】下面属于劳动法律渊源的有( )。(2013年5月三级真题)
A.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
B.劳动法律
C.宪法中关于劳动问题的规定
D.个案判例
E.我国立法机关批准的相关国际公约
【答案】ABCE
四、劳动法的体系
(一)劳动法体系的含义
指劳动法的各项具体劳动法律制度的构成和相互关系。
(二)我国劳动法体系的构成
1.促进就业法律制度
主要内容是规范国家在促进就业方面的职责,各级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责,对社会特定人口群体如妇女、残疾人员、少数民族人员、退出现役的军人等的专门促进就业措施。
2.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
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终止;集体合同协商、订立的程序、原则,集体合同履行、监督检查等规则。
3.劳动标准制度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工资制度、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以及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制度等。劳动法所规定的劳动标准为最低劳动标准,一般属于强行性法律规范。
【例题1.2.8】( )是指劳动法的各项具体劳动法律制度的构成和相互关系。(2013年11月四级真题)
A.劳动法的体系
B.劳动法的渊源
C.劳动法的原则
D.劳动法的内容
【答案】A
【例题1.2.9】劳动法体系的( )包括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工资制度、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以及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制度等。(2012年1 1月二级真题)
A.劳动标准制度
B.促进就业法律制度
C.职业培训制度
D.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
【答案】A
4.职业培训制度
指对要求就业的或已经就业的劳动者进行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教育与训练,其目的在于开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
5.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
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在于保障劳动者的物质帮助权,其功能是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和生育等情况下能够获得帮助和补偿。
6.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指为了保证劳动实体法的实现而制定的有关劳动争议处理的调解程序、仲裁程序和诉讼程序的规范,以及劳动争议处理机构的组成,调解、仲裁程序应遵循的原则等内容。
7.工会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
工会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规定工会的法律地位,工会的职责与任务,工会的工作方式与活动方式,以及规定劳动者民主参与管理的形式,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等内容。
8.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制度
(1)监督检查制度的含义
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制度是为有效地贯彻实施劳动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和其他有关单位遵守劳动法的情况实行监督、检查、纠偏、处罚活动的主体、监督检查的目的、监督检查的客体、监督检查的方式,对违反劳动法的行为进行制止、纠正和追究违法行为人法律责任的规定的总称。
(2)监督检查制度的内容
劳动法的监督检查的内容既包括《劳动法》各项规定的实施状况,也包括劳动法律部门各项劳动法律规范的实施状况。劳动法的监督检查的功能是保障劳动法体系的全面实施。
(3)监督检查制度与其他各项劳动法律制度的区别
①其他各项劳动法律制度主要规定劳动关系的内容、运行规则和调整原则与方式,而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制度主要是规定以何种手段实现和保证各项劳动法律制度的实施。
②其他各项劳动法律制度是劳动监督检查实施时确定监督检查客体的行为合法与否的标准以及对违法情况进行处理的法律依据,而劳动监督检查制度是实施劳动监督检查的职权划分和行为规则。
③劳动监督检查制度既独立于其他各项劳动法律制度之外,同时又是其他各项劳动法律制度的组成部分,即各项劳动法律制度的范围与劳动监督检查制度的范围是一致的。正是两者范围的一致性,才能保证各项劳动法律制度得到有效的实施。
【例题1.2.10】关于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制度,说法不正确的是( )。(2012年11月四级真题)
A.它规定了劳动关系的内容
B.它是实施劳动监督检查的职权划分和行为规则
C.它规定了以何种手段实现和保证各项劳动法律制度的实施
D.各项劳动法律制度的范围与劳动监督检查制度的范围是一致的
【答案】A
(三)劳动法体系的其他分类模式
1.劳动法的所有制结构模式
(1)国有企业劳动法律制度。
(2)集体企业劳动法律制度。
(3)股份制企业劳动法律制度。
(4)私营企业和个体经营单位劳动法律制度。
(5)外商投资企业劳动法律制度。
2.劳动法的职能结构模式
劳动法的职能结构模式是以劳动法律规范的职能为分类标准,建立能够反映劳动法职能分工的劳动法体系。该模式框架如下表所示。
劳动法体系的构成
劳动关系法 |
劳动合同法 |
劳动标准法 |
工作时间法 |
劳动保障法 |
促进就业法
社会保险法 |
劳动监督检查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