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
1、劳动法律关系构成要素包括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与客体。
2、劳动法律事实—依法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就是劳动法律事实。
3、劳动法律行为中的意思表示应符合:
(1)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必须包含建立、变更和终止劳动法律关系的意图;
(2)意思表示必须完整地表达劳动法律关系建立、变更和终止的必须内容,残缺不全的,通常不能使法律行为成立;
(3)行为人必须以一定的方式将自己的内心意图表示于外部,可以由他人客观地加以识别。
4、集体合同—指用人单位与单位职工根据法津、法规、规章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保险福利等事项,通过集体协商签订的书面协议。
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
(1)主体不同。集体合同的当事人一方是企业,一方是工会组织或劳动者按合法程序推举的代表;劳动合同当事人则是企业和劳动都者个人。
(2)内容不同。集体合同涉及全体劳动者的权利义务;劳动合同只涉及单个劳动者的权利义务。
(3)功能不同。集体合同是规定企业的一般劳动条件,为劳动关系的各方面设定具体标准;劳动合同的目的是确定劳动者和企业的劳动关系。
(4)法律效力不同。集体合同规定企业的最低劳动标准,凡是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低于集体合同的标准一律无效,故集体合同的法律效力高于劳动合同。
5、举例说明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问题设计的提问方法,并分析其优缺点。
调查问卷一般分为两类:
1、目标型调查。一般是先提出问题,并且设定问题的若干个答案,由被调查对象设定的答案进行选择,包括选择法、正误法、序数法。优点是便于进行统计分析,降低调查费用、提高调查效率;缺点是被调查者只能选择哪些最接近自身心理感受的答案,而设定的答案并不能完全准确地表达他们的真实感受,不能完全地给被调查者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意愿。
2、描述型调查法。由被调查者用自己的语言自由地表达自身的意愿和想法,准确地表明自己的感受。可分为确定性提问和不定性提问。确定性提问可以比较深入地了解员工对某一问题的感受,不定性提问的重点在于了解一般员工的一般感受,但可以使管理者了解组织运行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6、最低工资—是国家以一定的立法程序规定的,劳动者在法定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所在单位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应考虑的因素:
(1)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
(2)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3)劳动生产率;
(4)就业状况;
(5)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7、完善的员工沟通构成要素:信息的发出者、信息沟通渠道、信息的接收者。
8、职业病的分类:职业中毒、尘肺、物理因素职业病、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肿瘤、其它职业病。
9、何种情况下可以认定为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和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4、患职业病的;
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作的其他情形。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忘的;
(2)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3)劳动者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10、工伤保险待遇的主要内容。
(一)工伤医疗期待遇。1、医疗待遇。报有效医疗费用和必要的护理费用;
2、工伤津贴。按照平均工资支付工伤津贴;
3、福利待遇。与本单位其他员工享受同等福金。
(二)工伤致残待遇。
1、职工因工伤致残被鉴定为一至四级,应当退出生产、工作岗位,终止劳动关系,发给抚恤金;
2、职工因工伤致残被鉴定为五至十级,原则上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
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 【章节习题同步训练】
解读第六章:
主要是从两大方面来阐述了劳动关系管理。其中:企业内部,主要是讲了大法:企业民主管理(第一节)、劳动标准的制定(第二节)、工伤管理(第五节第二单元);小法:集体合同(第三节);理:劳动争议(第四节);国家层面,主要是讲了劳动安全卫生(第五节第一单元)。
在这个逻辑框架下,进行第六章的复习,将更为清晰和容易记忆。
◆职工代表大会(P355~358)
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是由企业职工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职工代表组成的,代表全体职工实行民主管理权利的机构。
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这一制度实现对企业的民主管理,是职工对企业管理的参与,而不是对企业管理的替代。
职工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有多种形式,分别如下:
(1)组织参与。职工通过组织一定的代表性机构参与企业管理,如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2)岗位参与。职工通过在本岗位的工作和自治实现对管理的参与,如质量管理小组、班组自我管理、各类岗位责任制。
(3)个人参与。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的职权是该机构依法享有的、对企业行政生产经营管理事务进行咨询、建议或决定的权利。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审议建议权;②审议通过权;③审议决定权;④评议监督权;⑤推荐选举权。
◆平等协商制度(P358~350)
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制度与平等协商制度是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的两种基本形式。
平等协商作为企业职工参与管理的形式与作为订立集体合同程序的集体协商行为的含义不同。平等协商与集体协商仍有不同,其主要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主体不同;②目的不同;③程序不同;④内容不同;⑤法律效力不同;⑥法律依据不同。平等协商的形式:民主对话、民主质询、民主咨询。
◆信息沟通制度(P359~361)
建立标准信息载体如下:
(1)制定标准劳动管理表单。劳动管理表单是由企业劳动管理制度规定、有固定传输渠道、按照规定程序填写的统一的表格。
(2)汇总报表。此类报表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充分了解情况、掌握管理实际进程的工具,包括工作进行状况汇总报表与业务报告两类。
(3)正式通报。说明企业劳动关系管理计划、目标、发布规定和管理标准等。优点是信息传递准确,不易受歪曲,且沟通内容易于保存。
(4)例会制度。直接以口头语言的形式,综合上向沟通、下向沟通、横向沟通三种信息沟通方式。具体形式可以是会议、召见、询问、指示、讨论等多种。此种沟通方式具有亲切感,可以通过语调、表情、形体语言增强沟通效果,容易获得沟通对方的反馈,具有双向沟通的优势。
◆员工满意度调查的内容(P361)
员工满意度调查将分别对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估或针对某个专项进行详尽考核。
1.薪酬
薪酬是决定员工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不仅能满足员工生活和工作的基本需求,而且还是公司对员工所做贡献的尊重。
2.工作
工作本身的内容在决定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中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其中影响满意度的两个最重要的方面是工作的多样化和职业培训。
3.晋升
晋升机会对工作满意度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会带来管理权力、工作内容和薪酬方面的变化。
4.管理
员工满意度调查在管理方面,一是考察公司是否做到了以员工为中心,管理者与员工的关系是和谐;二是考察公司的民主管理机制,即员工参与和影响决策的程度如何。
5.环境
好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如温度、湿度、通风、光线、噪声、清洁状况及员工使用的工具和设施,极大地影响员工的满意度。
◆实施员工满意度调查的目的和要求(P361)
包括:①诊断公司潜在的问题;②找出本阶段出现的主要问题的原因;
③评估组织变化和企业政策对员工的影响;④促进公司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⑤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员工满意度调查的基本程序(P362~364)
调查对象可以分为生产工人、办公室工作人员、管理人员等。
目标型调查法的一般形式是提出问题,并且设定问题的若干答案,由被调查对象答题。具体方式包括选择法、正误法、序数表示法等。
员工满意度调查基本程序:确定调查对象;确定满意度调查指向(调查项目);确定调查方法;确定调查组织;调查结果分析;结果反馈;制定措施落实,实施方案跟踪。
◆工作时间的种类(P375~376)
(1)标准工作时间。标准工作时间是由国家法律制度规定的,在正常情况下劳动者从事工作或劳动的时问。标准工作时间是其他工作时间制度的基准。
(2)缩短工作时间。缩短工作时间指在特殊情况下,劳动者实行的少于标准工作时间长度的工作时间制度。
(3)计件工作时间以劳动者完成一定劳动定额为标准的工作时间,是标准工作时间的转化形式。
(4)综合计算工作时间。因用人单位生产或工作特点,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不宜以日计算,需要分别以周、月、季、年等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长度的工时制度。
(5)不定时工作时间。指每日没有固定工时数的工时制度。
第六章特点小结
本章会默认考试掌握了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与劳动关系相关的法律法规,容易在综合分析题出题,让考试结合法律法规对案例进行分析。另外,关于理论知识方面,也是建议通过多做历年的真题进行考点的学习和巩固。
2018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高频考点:信息沟通制度
建立标准信息载体如下:
(1)制定标准劳动管理表单。劳动管理表单是由企业劳动管理制度规定、有固定传输渠道、按照规定程序填写的统一的表格。
(2)汇总报表。此类报表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充分了解情况、掌握管理实际进程的工具,包括工作进行状况汇总报表与业务报告两类。
(3)正式通报。说明企业劳动关系管理计划、目标、发布规定和管理标准等。优点是信息传递准确,不易受歪曲,且沟通内容易于保存。
(4)例会制度。直接以口头语言的形式,综合上向沟通、下向沟通、横向沟通三种信息沟通方式。具体形式可以是会议、召见、询问、指示、讨论等多种。此种沟通方式具有亲切感,可以通过语调、表情、形体语言增强沟通效果,容易获得沟通对方的反馈,具有双向沟通的优势。
2018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高频考点:工作时间的种类
(1)标准工作时间。标准工作时间是由国家法律制度规定的,在正常情况下劳动者从事工作或劳动的时问。标准工作时间是其他工作时间制度的基准。
(2)缩短工作时间。缩短工作时间指在特殊情况下,劳动者实行的少于标准工作时间长度的工作时间制度。
(3)计件工作时间以劳动者完成一定劳动定额为标准的工作时间,是标准工作时间的转化形式。
(4)综合计算工作时间。因用人单位生产或工作特点,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不宜以日计算,需要分别以周、月、季、年等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长度的工时制度。
(5)不定时工作时间。指每日没有固定工时数的工时制度。
2018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高频考点:员工满意度调查
员工满意度调查将分别对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估或针对某个专项进行详尽考核。
1.薪酬
薪酬是决定员工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不仅能满足员工生活和工作的基本需求,而且还是公司对员工所做贡献的尊重。
2.工作
工作本身的内容在决定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中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其中影响满意度的两个最重要的方面是工作的多样化和职业培训。
3.晋升
晋升机会对工作满意度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会带来管理权力、工作内容和薪酬方面的变化。
4.管理
员工满意度调查在管理方面,一是考察公司是否做到了以员工为中心,管理者与员工的关系是否和谐;二是考察公司的民主管理机制,即员工参与和影响决策的程度如何。
5.环境
好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如温度、湿度、通风、光线、噪声、清洁状况及员工使用的工具和设施,极大地影响员工的满意度。
实施员工满意度调查的目的和要求
包括:①诊断公司潜在的问题;②找出本阶段出现的主要问题的原因;③评估组织变化和企业政策对员工的影响;④促进公司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⑤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员工满意度调查的基本程序
调查对象可以分为生产工人、办公室工作人员、管理人员等。
目标型调查法的一般形式是提出问题,并且设定问题的若干答案,由被调查对象答题。具体方式包括选择法、正误法、序数表示法等。
员工满意度调查基本程序:确定调查对象;确定满意度调查指向(调查项目);确定调查方法;确定调查组织;调查结果分析;结果反馈;制定措施落实,实施方案跟踪。